降龍羅漢


伍拾陸   降龍羅漢寳像


前十六位羅漢即《法住記》中所列之十六羅漢名,但在民間新增補了兩位羅漢,即第十七位是“慶友尊者”,也就是《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位是“賓頭盧尊者”,這與第一位“賓度羅尊者”其實是同一尊,只不過一個用全稱、一個用尊稱而已。後來,宋代志盤在《佛祖統計·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見解,認爲第十七尊應為迦葉尊者,第十八尊應為君徒缽嘆尊者,也就是“四大羅漢”中不在十六羅漢中的那兩位。

傳説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沒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後來一羅漢降伏了龍王取回經卷,被人稱為“降龍尊者”。在《濟公外傳》中,相傳濟公就是降龍羅漢的轉世,其本為佛祖座下的弟子,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服魔,立下不少奇功。但他修煉幾百年,卻始終不能得成正果,於是求教觀音,得知七世塵緣未了,便下凡普度衆生,了結未了之緣。


·批註: 十六羅漢變“十八”,其實只是在不影響佛法教義的基礎上順應民俗所取的“數理之變”。十八羅漢形象由唐末開始,直到宋代盛行,與中國民間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最後兩位羅漢的出現,實為歷代名家從藝術的角度所創造,本無從考證。《寳像無相圖》中為尊重前人之所創,也為避免重蹈“名相之亂”的覆轍,故不取羅漢全名,僅以尊稱示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