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觀世音


拾叁   普門品觀世音寳像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記述,佛對無盡意菩薩詳述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十四種無畏、三十二種應化身等種種功德。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等,於過去世早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在諸多佛典中,《法華經:普門品》是比較詳盡介紹觀世音菩薩的出處。

《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於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佛教經典之一。說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屬於開全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闡述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磐之最後一時。因此經中宣講内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衆生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被譽爲“經中之王”。


·批註: 將“普門品觀世音”置於觀音部分之首,也顯示人們對於觀世音菩薩出處於《法華經》的認定;甚至某些宗派僅以唱念此《普門品》為專修,其本意也與淨土宗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無異。“一心稱念”或“一心唱念”目的重在“一心”,“自性真心”只有“一”,除此無他,而“唱”或“念”皆為到達此“一心”境界的衆多輔助方法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