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江羅漢


肆拾伍   過江羅漢寳像


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身負經卷,東渡傳經,跋山涉水,普度衆生。梵文“跋陀羅”的意思是“賢”,但這位羅漢當初取名跋陀羅,其實是另有原因的。古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此尊者的母親懷孕臨盆,就是在此跋陀羅樹下產下的他,因此就為他取名為“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出家。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就是由此跋陀羅尊者傳去的。傳説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傳播佛法,以此稱之爲“過江羅漢”。民間也有指“過江羅漢”為西天二十八祖、東土禪宗初祖,達摩大師。相傳菩提達摩為了躲避他未來弟子神光(慧可)的追蹤,腳踩一根蘆葦渡過了長江。而他的弟子神光隨後也腳踩一大捆蘆葦,但卻無論如何都漂浮不起來。日後這則公案也成爲了度化神光的一個契機。


·批註: 除“一葦渡江”,菩提達摩於少林寺面壁靜修九年的典故也是無人不曉。祖師“二入四行”的禪法正是以“壁觀”法門為中心。《禪源諸詮集都序》載:“達摩以壁觀教人安心,外止諸緣,内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豈不正是坐禪之法。”“壁觀”禪法的特點在於“藉教悟宗”,即啓發信仰時不離聖教的標準,構成信仰以後教人“不隨於文教”,即不再憑藉言教的意思。二入之中以理入爲主,行入爲助;理入是屬於教的理論思考,行入是屬於實踐,“二入”也就是禪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義。後世佛教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子”為達摩禪法的標誌,且因其直以究明佛心為參禪的最後目的,所以禪宗又被稱為“佛心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