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拾柒 梵僧觀世音寳像
《觀音服羅刹》的故事長久以來在雲南民間廣爲流傳。據説羅刹是盤踞在洱海的一條孽龍,經常飛翔在蒼山之上,口吐黑氣,使日月無光。他殘暴吃人並好吃獨生子女的眼睛,還興風作浪,淹沒人畜,爲害一方。觀音菩薩化爲一老僧,向羅刹要袈裟一披、狗一跳之地為修行之所,羅刹剛同意,不料老僧一袈裟覆東、西山,狗一躍跨上、下関。羅刹頓無藏身之地。老僧告之:我有好地予你。點蒼山上現出一玉宇瓊樓,黃金為地白玉成階,羅刹十分高興,但剛一進去就被崩塌的巨石鎮住,羅刹難受,伸出舌頭,人們便以鐵汁澆灌。點蒼山五臺峰上陽溪谷口有方石如樓,世傳此即觀音服羅刹處。此形象亦為阿嵯耶觀音之幻化。
·批註: 《觀音服羅刹》的故事中,人物以及過程與新儸國僧人金喬覺於九華山乞一袈裟及犬躍之地修行的傳説極爲相似。據傳九華山的傳説始於唐玄宗開元年即公元712或713年;而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國,定都羊苴咩城,改國號曰大理是公元937年。但僅凴此信息也不足以斷定此兩則民間傳説是否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其實民間的傳説與宗教本身就是自然的融合,只要適合教化眾生,又何必執著于時空的限制。此梵僧觀世音的原型即為那個從西域來到大理名叫菩立陀訶的和尚,在大理國亦被奉為“建國觀世音”。原丁卷中所繪“梵僧觀世音”即為張卷中所繪之“建國觀世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