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巴金剛


捌拾陸   普巴金剛寳像


  “普”字表空性之義,“巴”字表智慧,所以“普巴”是空性與智慧結合成的不二體性。“普巴”的藏語之意為“橛”,以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為三菱前尖的利器,故古有“金剛橛”之稱,而今統稱為“普巴杵”。相傳蓮花生大士化成兩個身,一個是普巴金剛,為光明身;一個是他的自身。藏人傳説,古時有一大力鬼神“痲當魯扎”,俱三頭六臂四足二翅,住於尸陀林中,危害三界有情。噶瑪哈魯嘎(金剛薩埵的憤怒相)為降伏此大力鬼神,乃化身為“普巴金剛”,並與此大力鬼神同一形象,俱大威神力,終將大力鬼神及一切魔眾催伏。

此尊面塗三色,表三毒清淨;頭戴五骷髏冠,表示同時具備五方佛的智慧;飾象皮(象頭),表降服愚痴;飾人皮(人頭),表降服貪愛;著虎皮裙,表降服嗔恨。具有六手,右第一手執天鐵製九股金剛杵,“鐵”表憤怒,“九股”表三界九乘一切衆生;右第二手執金製五股金剛杵,“金”表喜樂,“五股”表轉五毒成五智;左第一手執般若智焰,表燃燒一切苦惱;左第二手執三叉戟,表盡攝三界空行母;原二合掌捧單面金剛橛,表淨除一切煩惱魔障。佛母名“洛格津母”,身淺藍,右執鄔婆羅華,左擎盈血顱器,五手印飾,腰系豹皮裙。


·批註: 密宗所傳“普巴金剛法”的修持,在於斷除一切自我的貪執,消除内心之恐懼,如此才能了解法界性,亦即不在於降伏外在之物,而是在於對自己内心本性的了悟。由此可見,佛教“顯”、“密”於法理並無根本差別,只是以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使人反觀自我、心内求法,以通達無別之法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