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落迦山觀音


拾陸   普陀落迦山觀世音寳像


《華嚴經探玄記》第十九章中記載:“印度名速多羅山,此無正譯;以意譯之,則名小樹夢莊嚴山、普陀落、或補陀落伽。”因爲觀世音菩薩經常於此説法度生,所以這裡成爲其淨土道場。東方人普遍信仰觀世音菩薩,所以東方到處都有“補陀落”。印度的南部,中國浙江的舟山群島,西藏的布達拉宮,此外中國熱河承德的補陀落寺,日本紀伊的補陀落,下野的日光島,還有朝鮮的洛山,都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位于中國舟山群島的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勝境”之稱,是世界性的佛教聖地,其宗教活動可追溯於秦。至唐朝,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促進了普陀山觀音道場的形成,並迅速成爲漢傳佛教中心,並傳至東南亞、日、韓等國。至清末,全山已形成三大寺,八十八座禪院,一百二十八閒茅蓬,僧衆數千。其中寺院無論大小,皆虔誠供奉觀世音菩薩,成為名副其實的“觀音之鄉”。


·批註: 中國有句古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其實,只要是有人信奉觀世音菩薩的地方都是觀音菩薩的道場。道場的莊嚴並不在於華麗的裝飾和宏偉的建築,“即心即道場”,一念心清靜則可現十方寶刹。至於各處諸多的“佛教聖地”,也無非是為衆生提供的“借假修真”的機緣。但願人人心中有道場,天下處處“普陀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