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


陸拾   文殊菩薩寳像


文殊菩薩,音譯“文殊師利”或“曼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曼殊”是妙之義,“師利”是吉祥之義,簡稱“文殊”。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爲大智文殊菩薩。道場位於山西五臺山。

關於文殊菩薩的出身説法很多,大體有六種:一說,他早已成佛,號“龍種上佛”,爲了協助釋迦牟尼弘法而現大菩薩身;二說,他是諸佛的老師,諸佛的父母;三說,日月燈明佛有八個兒子,後來均拜妙光(就是文殊)爲師,經其調教先後都成佛,其中最後成佛的叫“燃燈”,就是為釋迦牟尼佛受記的“過去佛”;四說,他是阿彌陀佛的第三個兒子;五說,他是妙莊王的大女兒;六說,他出生在舍衛國一個婆羅門家庭,後來師從釋迦牟尼修習佛法而成就。


·批註: 文殊菩薩的形象多為頭頂五髻,表大日如來之王智,又表童子之天真,所以又被稱作“文殊師利童子”。持寶劍,與靈山會上“仗劍殺佛”的典故有關,此亦為智慧之劍;騎一頭青獅,表智慧尖銳和威猛。文殊菩薩三世皆成佛,《寳像無相圖》中延續張卷及丁卷所繪形象,與其過去世為“龍種上佛“有關,此形象亦與民間所供奉的“延命文殊”相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